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9
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或败诉一方需要承担诉讼费用,而原告需要先行垫付。
在目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诉讼费用。这一观点的具体法律依据可以在中国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以下简称《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中找到:“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属于交强险责任免除的项目,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当交通事故当事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时,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在审查后,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将在受理后的七日内立案;如果不符合条件,将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不服者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在立案后的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将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审理前准备工作。
(1) 在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2) 在审理前核对诉讼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1) 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
(2) 证人作证,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
(3) 出示证据。
(4) 宣读鉴定结论。
(5) 宣读勘验笔录。
(6) 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出所有的证据。
(7) 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争议所得供的证据应互相质证。
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后互相答辩。
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应根据法律作出判决。
如果法庭认为有可能调解,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及时作出判决。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如果还需要延长,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