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4
一起交通事故导致当事人脑损伤,引发了赔偿诉讼。迎江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然而在宣判期间,当事人突然在家中去世。当事人的亲属认为,当事人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要求改判。法院认为,由于案件有新证据可能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益,因此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经过重新审理,迎江区法院于1月23日依法审结了该案。
根据当事人章某的亲属的诉称,2010年12月4日,王某驾驶一辆大货车与章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章某和乘坐人杨某(已另案处理)受伤,电动车也受损。交警事后认定,章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王某为次要责任方。章某受伤后被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和脑挫伤,住院治疗21天后出院。2011年10月16日,章某在家中因癫痫发作而去世。章某的家属认为章某的死亡是由交通事故造成的,因此要求王某和驾驶大货车的王某所投保的某保险公司共同赔偿原告14万余元的各项损失,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该保险公司和王某均辩称,对于此次交通事故的事实并无异议,但需要原告提供证据证明章某的死亡与该事故有关。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委托相关司法鉴定中心对章某的死因以及交通事故与其死亡的关系进行了鉴定。鉴定认为,章某的死亡与2010年12月4日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难以排除,参与度酌情为50%-60%。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其各项损失应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再按公安机关的责任划分,由王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剩余部分由原告自行承担。章某在一审宣判期间在家中去世,经司法鉴定认为交通事故与死亡的参与度为50%-60%。然而,原告让章某独自在家,对章某的死亡也存在一定过失。因此,原告应自行承担部分损失。
基于以上认定,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应向章某的亲属支付剩余款项4万余元,王某应向章某的亲属支付赔偿款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