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被害人如果有伪造歪曲事实的要怎么处罚相关法律知识科普】证据在一个案件的审理中至关重要,所以,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积极地搜集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证据。就因为证据的重要性,才导致了一些人在法庭上做假证,那被害人如果有伪造歪曲事实的要怎么处罚?做假证构成伪证罪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一、伪证行为的法律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有以下行为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还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2. 以暴力、威胁、贿赂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赂、胁迫他人作伪证。
二、伪证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而不包括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2. 客观要件: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行为必须涉及案件的重要事实,对案件的处理有重大影响。3. 主体要件:伪证罪的主体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4. 主观要件:伪证罪在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即明知其虚假陈述与案件有重要关系,但为了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而为之。
三、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般情况下,在民事诉讼中做假证并不会构成伪证罪,但做假证的一方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并且会导致诉讼的败诉。如果伪证行为严重妨碍司法公正或产生严重后果,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您对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还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