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驱逐出境的对象是指在中国居留或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无国籍的自然人。具体来说,驱逐出境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这些外国人可能是在中国已经定居、工作或学习的。无论居留的目的如何,只要在我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犯罪,都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这些人包括在我国进行访问、考察、讲学、经商、科技文化交流、短期进修、旅游、探亲、过境等活动的外国人,以及国际列车的乘务员、航空器机组人员、海员等。他们在我国境内犯罪时,也属于驱逐出境的对象。
这类外国人在我国境外犯罪,但根据我国刑法有权管辖。无论其在我国是否居留,只要犯罪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的管辖范围,都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驱逐出境的方式主要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
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较轻,不宜继续滞留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且不需要判处主刑的情况,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
对于那些犯罪性质较严重,已经判处了主刑或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可以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国人,不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我国对于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比较灵活。根据刑法规定,适用驱逐出境并非必然,而是根据案情、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考虑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需要。
根据难民公约的规定,国家在驱逐难民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