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抵押借贷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问题的讨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关于民间抵押借贷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问题的讨论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5

 
380978

恶意串通问题

在民间抵押借贷合同中,债务人可能会恶意串通,将全部财产通过公证手续抵押给其中一个债权人,从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这种行为导致执行环节中引发利益受损债权人的质疑,并可能引发纠纷。

虚假证明材料问题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处的行为日益增多,特别是在民间抵押借贷合同公证中更加突出。尽管公证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错证发生率,但仍难以保证没有遗漏。这成为了强制执行债权文书无法顺利执行的潜在因素之一,也增加了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执业风险。

合法形式掩盖不合法利益问题

许多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在表面上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形式上是合法的。然而,不能排除当事人之间互相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实质上不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最终凭借公证处出具的执行证书通过法院的执行来达到以合法形式掩盖不合法利益的目的。

关于依据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出具执行证书存在的问题

核实函无法联系债务人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未偿还债务是出具执行证书的前置条件。公证处会向债务人发送书面核实函以核实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然而,债务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意见甚至连口头异议都未提出且预留电话无法联系上的情况时,公证处只能凭债权人提供的相关凭据以及公证处向债务人发送的书面核实函为债权人出具执行证书。然而,我们无法确定债务人是否真正收到了核实信函,是否存在无法转交给债务人的情形。

利率不明确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的四倍。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很难保证其私下执行的利率与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一致。在债务人以默示形式接收核实函且预留电话无法联系上的情况下,公证机构对所需执行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数额界定,只能由法院在执行环节来确定。

缺乏资金结算证据问题

在民间抵押借贷合同中,金钱往来通常是通过现金结算,仅有借据、收据为凭。作为公证机构,只能在办理公证时尽到提醒、告知义务,而不能强制要求当事人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形式进行资金结算。然而,如果当事人通过现金进行交割,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缺少相关证据,增加了执行的困难。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公证处的介绍
  2. 全权委托公证的法律效力
  3.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4. 最新房屋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法律意义
  5.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价值
  6. 移动公证:电子证据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7. 买房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