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措施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2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的方式有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等,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可由一名审判员独自进行,那么简易程序延期审理的救济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简易程序审理期限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期限到期后,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适用简易程序,可以向本院院长申请延长审理期限。
延长审理期限的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延长后的审理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六个月。
案件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如果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应在审理期限届满前作出裁定,并将合议庭组成人员及相关事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后,审理期限将从人民法院立案之日开始计算。
适用简易程序的积极条件
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
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派出法庭包括固定设立的人民法庭和为便于审理案件而临时性派出的法庭。
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级
适用简易程序仅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事实清楚指双方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真伪;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指责任承担者和权利享有者明确;争议不大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适用简易程序的转化
基层人民法院在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并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人民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将普通程序转化为简易程序。根据《简易程序规定》第3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或者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应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