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8
工伤认定的申请时效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出工伤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的标准,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如果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工伤认定部门提供的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
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在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时,工伤认定部门应在十五天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
如果申请材料齐全、管辖正确且未超过时效,工伤认定部门应立即受理,并书面告知受理的理由。如果因管辖或时效问题不予受理,也要书面告知不受理的理由。
如果是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需要对劳动关系的成立、受伤的过程以及医疗资料进行举证。如果职工或职工家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工伤认定部门在受理后60日内应作出书面结论,判定为“是工伤”、“视同工伤”或“不是工伤”。在该书面通知中,应告知职工和用人单位不服结论时,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单位申请行政复议,以及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职工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