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28
广州港**港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大连**船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船行)
被告:中国**供销华南公司黄埔分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公司)
本案涉及的船舶为大连**船行有限公司所属的“华-顺”轮系钢质干杂货船。该船的船长为139.57米,船宽为21米,船深为12.30米,总吨位为9,295吨,净吨位为6,386吨。船舱底部铺设有木铺板,并在木铺板中央有多处凸出的钢结构件。该船于1970年8月由**不莱梅富坎造船厂制造。本次运输任务是将木材1,840立方米、钢材1,200吨和散煤9,797吨从营口港运往广州港。**船行与**公司于1996年7月19日签订了《速谴协议书》,约定了卸载杂货和煤炭的速谴费用。
7月22日14:00,“华-顺”轮靠泊广州港**港务公司2号码头开始卸载煤炭。7月23日00:30,**公司的卸船机在卸载到“华-顺”轮第5舱时,使用了25吨抓力的抓斗,结果抓斗被损坏。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公司更换了同样抓力的抓斗继续卸货,但新换的抓斗于03:10时再次被损坏,导致第5舱停止卸货。7月24日,**船行代表和“华-顺”轮船长向**港务公司调度室出具了《确认书》,确认抓斗抓到了“华-顺”轮底舱双层底人孔盖,导致港方两个抓斗不同程度地局部开焊和变形,并认为双方对此事故负有共同责任。7月30日,**化工公司应**船行要求向其出具了15万元的担保函。同日18:30,**公司更换小抓斗继续卸载第5舱,23:30时完成卸货。7月31日,中国**社广州分社对“华-顺”轮第5舱和**公司两只被损坏的抓斗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华-顺”轮船舶舱底结构特殊,不适宜装载使用抓斗卸货的货物;(2)第5舱货舱内的木铺板裂散和松脱可能是抓斗作业导致的;(3)两台抓斗的损坏推断是由于抓斗抓到舱内凸出的钢结构件所致。
9月6日,中国**社广州分社对两只被损坏抓斗的修理费用进行了评估,认为修理费用为177,261元,其中包括损坏和修理申请验船师检验的费用6,500元。同日,中国**社广州分社应**跨海船舶设计公司的申请对“华-顺”轮进行了海损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1、2和4货舱底部的木铺板以及第5货舱口区域外的木铺板的损坏可能是由卸货方使用大型机械在货舱内作业所致。
**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船行赔偿抓斗修理费177,261元和公证检验费3,300元,总计180,561元,并要求**化工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船行提出了辩护并提出反诉,认为事故的原因是**公司的装卸工人在卸货作业中违反操作规程,盲目操作导致起吊设备损坏,同时也导致了“华-顺”轮舱底受损。**船行认为自己在卸货作业中没有过错,并且已向**公司支付了困难作业费用。**公司除了承担抓斗损坏的损失外,还应赔偿**船行因船舶舱底板受损所产生的修理费用和船期损失,总计210,168.28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船方未将船舶舱底结构的特殊情况告知港方,未商定安全的卸货方式,应对第一次事故负责。港方在未查明事故原因的情况下盲目继续作业,扩大了损失,应对第二次事故负责。但由于无法分清两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法院判决双方各承担50%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