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协议中是否可以以物抵债的裁定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债务转让法律知识

执行和解协议中是否可以以物抵债的裁定问题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37735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法院作出判决后,债务人要履行法院判决书,如果不履行的,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那么执行和解协议的可不可以裁定以物抵债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被执行人和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约定以物进行抵债,那么人民法院不得根据该协议作出以物抵债的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达成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协议,人民法院不得根据该协议作出以物抵债的裁定。

根据该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和解协议中不得裁定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的适用条件

以物抵债是我国法律允许的一种债权实现和债务消灭的方式。根据债法原则,以物抵债也被称为代物清偿,是指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由债权人接受他种给付以替代原定给付,从而使原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以物抵债适用于金钱债务、非金钱债务、特定物债务和种类物债务。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以物抵债的具体条件。

当事人在债务已结清偿期后约定以物抵债,本质上是代物清偿。代物清偿是一种实践性法律行为,如果仅仅存在代物清偿的协议,但未实际履行物权转移,原债务并未消灭。只有在实际履行物权转移后,原债务才会同时消灭。

以物抵债同样属于实践性法律行为。根据债法原则,清偿是消灭债务的主要方式。除了债务人的给付行为外,还需要债权人接受并取得所有权和占有权,才能产生给付的效果。代物清偿只是给付标的的改变,作为清偿的目的,仍然需要实际履行才能产生清偿的效果。因此,代物清偿的要求与清偿是一致的。以物抵债也是如此,其目的是用他物抵消原债,抵债行为并未改变原债的同一性,只有在物权转移给债权人后,债务方才会消灭。因此,如果仅仅存在协议但未实际履行物权转移,债务并未消灭,抵债的目的也未实现。因此,从抵债的目的来看,应坚持其实践性特点。

代物清偿的成立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必须存在原债务关系;
  2. 双方当事人必须就代物清偿达成协议;
  3. 他种给付必须与原定给付不同;
  4. 债权人必须接受他种给付以替代原给付。

债的转移热门知识

  1. 巨额现金借条的效力及注意事项
  2. 招投标合同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3.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4. 私人借款欠条有效期限的规定
  5. 借款欠条的有效写法及注意事项
  6.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的区别
  7. 如何追回借款,没有借条怎么办?
债的转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