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打欠条实际未欠钱被起诉怎么办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5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虚假民间借贷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威胁方式强迫他人写下欠条,实际上并不存在借贷关系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根据该规定,以下情形可能构成虚假民间借贷诉讼:- 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如果被逼写下欠条实际上未欠钱,被起诉要如何应对呢?
采取的应对措施
首先,被起诉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被逼写下欠条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威胁或胁迫的证人证言、相关通讯记录、短信或邮件等。其次,被起诉方应当收集被逼写下欠条的证据,如有可能,可以寻找目击证人或录音录像等证据来证明自己实际上未欠钱。最后,被起诉方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自己的案件,律师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法院提出辩护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辩护。
法律后果
如果经审查发现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对于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人民法院将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进行罚款、拘留的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情况,人民法院将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