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中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中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373591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化解行政争议、实施层级监督的法律制度,也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定渠道。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化解行政争议、实施层级监督的法律制度,也是公民、或其他组织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定渠道。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复议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和价值目标作出了深刻调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条例第五十条对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使调解制度成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此就这一制度作一探析。

1. 行政复议案件中调解的原则

根据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行政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虽然1999年4月29日公布的《行政复议法》取消了这一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复议中可以适用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

2. 行政复议案件的特点

行政复议案件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其中包括羁束的具体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羁束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在法律只规定了行为原则或幅度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有一定裁量余地作出的行政行为。

3. 不适用调解的原因

行政复议案件一度不适用调解的原因在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代表了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体现。行政权力是由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的,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无权自由处置手中的权力,只能依法行事。因此,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使行政权力引起的争议时,失去了进行调解的基础。

4.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调解可行性

然而,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与羁束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行政机关在作出这类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因此,在法律规定的行为原则和行为幅度内,行政机关可以接受行政复议机关的调解,与行政复议申请人达成调解协议。

5. 调解在行政复议实践中的应用

在行政复议实践中,调解被广泛运用于处理行政争议的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某些省份的行政复议工作中,以调解方式结案已经成为一项特色制度。

6. 调解在法律中的地位

为了回应行政复议实践对调解的需求,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打破了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的立法限制,赋予了行政复议具有法律效力。这一举措畅通了构建官民和谐关系的渠道,为行政司法救济开创了先河。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2. 申请复议的自然人死亡,行政复议终止
  3.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载明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4.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利害关系要求
  5.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
  6.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
  7.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