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肇事方垫付款返还的司法处理有哪些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类别 > 意外伤害险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中肇事方垫付款返还的司法处理有哪些方法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0-06-19

 
373
交通事故中肇事方垫付款返还的司法处理

【裁判要旨】交通事故中肇事方垫付的医疗费等款项,在对受害方总赔偿款不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情况下,应由保险公司直接从总赔偿款中扣除并直接支付给肇事方。判决主文可在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受害人的总数额后,以备注形式标明分别支付给受害人、肇事方的数额。

【案情】

2011年6月16日16时,被告马成龙(化名)驾驶重型仓栅货车沿312国道自东向西行驶至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皇姑街口处,与驾驶电动车从北向南横穿公路的原告胡玉良(化名)相撞,造成胡玉良受伤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胡玉良即入院治疗,经诊断为:l、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2、左肩颈关节脱位;3、左侧第4、5肋骨骨折,共支出医疗费33904.57元。被告为原告垫付医疗费25150元。该事故经南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第六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马成龙承担此事故的主要责任,胡玉良承担次要责任。后经南阳公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鉴定,原告胡玉良伤残程度为十级。马成龙的重型货车于2011年2月25日在被告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投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责任险,保险期至2012年2月24日止。因此,胡玉良将马成龙、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马成龙则主张其垫付款应从胡玉良可得赔偿数额内扣除。

【审判】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内容均无异议,综合案情,原告胡玉良与被告马成龙责任比例可按3:7划分。原告请求的各项损失共计61440.75元,未超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赔偿限额,故应由被告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范围内赔偿。因被告马成龙已垫支医疗费25150兀,故该款应在赔偿总额内扣除,由被告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支付给被告马成龙。

宛城法院判决:被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市中心支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5日内赔偿原告胡玉良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61440.75元。其中,向胡玉良支付36290.75元,向马成龙支付25150元。

宣判后,胡玉良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诉称:1.原审责任比例划分不当;'.原审判决护理费、营养费、精神抚慰金过低,未支持误工费不当;3.原审判决将25150元赔偿款支付给马成龙错误。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马成龙驾驶货车未保持安全车速,而胡玉良驾驶非机动车横过机动车道时未下车推行,未确认安全后通过,造成此次事故,致胡玉良受伤住院。因双方对事故的发生均有过错,原审确定由马成龙承担70%责任,胡玉良承担30%的责任,该过错比例划分适当,二审应予维持;事故发生后马成龙垫支医疗费25150元,因事故车辆在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处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和第三者商业责任险,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应承担赔付责任,所以马成龙垫付的医疗费应由太平洋财险平凉公司返还马成龙,原审对此处理正确,上诉人对此部分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审对护理费、营养费、精神抚慰金的确定系根据相关规定和本案的实际作出的,比较妥当,此外原审对上诉人的误工费未予支持适当。综上,原审认定事实清楚,处理适当。南阳中院判决:驳回胡玉良的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交通事故发生后,经常发生伤者需要及时送医治疗的情况,而在此时保险公司尚未开始理赔,因此在实践中肇事方先行垫付医疗费的情形比较常见。在受害人对肇事方及保险公司同时提起赔偿之诉时,在总赔偿数额不超过交强险保险限额的情况下,肇事方垫付的医疗费能否在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进行处理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成为案件审理时的一个难点。由于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该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各地做法并不统一,造成类似案件裁判结果差别较大,甚至在采取类似方式进行处理的案件中,因对该问题理解不同,在判决主文中表述各异。一般来说,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本身争议并不大,争议焦点大多集中在赔偿金额的确定及支付方式上。因此,对肇事方垫付款返还方式的理解及判决主文的相关表述,就成为妥善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

一、关于肇事方垫付款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返还问题之争议从各地法院实践来看,在交通事故总赔偿数额不超过交强险保险限额的情况下,对肇事方垫付款的处理主要存在如下三种意见:

1.不在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予以处理,可告知其另案起诉。该意见认为,法院所认定的赔偿款项均属于受害人应得款项,为其诉讼请求所包含,故应在判决中明确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受害人全部钱款。至于肇事方垫付款项的问题,因为是肇事方在事故发生后为保证受害人及时获得治疗,为防止损害扩大而自行支付的,因此,与本案诉讼请求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在受害人获得赔偿款后,双方可自由选择采取经协商由受害人自行归还或采取另案起诉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案不作判决。

2.在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解决,判决受害人在收到赔偿款后再退还肇事方垫付款。该意见认为,除了在判决中明确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原告胡某全部钱款外,考虑到肇事方垫付款仍然是为弥补受害人损失而进行的支出,在赔偿总额不超过交强险保险限额的情况下,相当于肇事方先行代替保险公司对受害人进行的弥补。因此,在受害人同时起诉肇事方与保险公司的情况下,肇事方垫付款的处理与本案裁判结果有密切关系,而考虑到肇事方垫款的事实明确具体,双方不存在争议,为减少当事人之间的诉累,可以在本案中一并处理,表述时可在判决中另起一款予以规定。如本案中可另款判决胡玉良在收到上述理赔款后5内退还马成龙为其垫付的25150元。

3.在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解决,判决保险公司直接将垫付款从赔偿总额中扣除而赔偿给肇事方,也即在裁判后由保险公司分别向先行垫付人和受害人支付相应款项。该意见认为,在肇事方先行垫付的情况下,受害人实质上已占有垫付款,如果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受害人后再由受害人退还,造成对同一款项进行循环给付,不符合诉讼的经济性,甚至可能造成受害人在收到赔偿款后因与肇事方的矛盾而不愿退还,导致双方形成对立,从而引发新的纠纷,为减轻执行压力并减少二次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可在判决中明确规定由保险公司分别对受害人和肇事方进行支付。如本案在判决主文中具体可表述为:保险公司赔偿原告胡玉良各项费用61440.75元。其中,向胡玉良支付36290.75元,向马成龙支付25150元。

上述三种处理意见是审判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的代表性做法,三种意见都肯定了肇事方垫付款返还的正当性基础在于肇事方对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替代承担,但主要分歧在于对垫付款的返还请求与损害赔偿请求进行一并处理是否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以及在支持一并处理的情况下,如何衡平各方利益,实现诉讼效益最大化。

二、肇事方的垫付款应由保险公司在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案件中直接支付给肇事方

一般来说,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因事故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将由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在垫付款存在的情况下,部分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未将已获得的赔偿进行扣除,而是以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失能获得的全部保险金额为标的提起诉讼,由此造成垫付款与应判决保险赔偿额的冲突。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立法精神并结合受害人提起诉讼的本意进行考虑,笔者倾向于上述第三种意见,即肇事方垫付款可以在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解决,但认为在判决主文中的表述不够严谨,可将上述表述中的“其中,向胡玉良支付36290.75元,向马成龙支付25150元”修改为“保险公司赔偿原告胡玉良各项费用61440.75元。履行方式为:保险公司实际赔偿原告胡玉良36290.75元,支付被告马成龙垫付的25150元”,使表述更为准确。具体理由如下:

1.肇事方垫付款的返还问题完全可以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解决。因为受害人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就包括垫付款在内所有赔偿项目提起诉请,法院理应对垫付款问题一并作出处理。垫付款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因同一事故而起,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交强险条例关于赔偿顺序及赔偿项目的规定,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在赔偿款不超过保险公司责任限额的情况下,该垫付款事实上最终由保险公司承担,是保险公司承担责任的一部分,对垫付款返还的处理实质上是将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进行内部划分,将垫付款返还与损害赔偿请求在同一审理过程中一并解决具有合理性。如果固守垫付款返还与损害赔偿请求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同案处理,在本案审理中只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受害人,就会造成肇事方仍需就返还垫付款另案起诉,要求受害人返还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案件的公平解决,而且增加了当事人再次起诉的讼累,故合并处理是正确的。这里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受害人以扣除了肇事方垫付款的标的额起诉,这种情况下法院是否可以一并解决垫付款问题呢?笔者认为,仍应一并予以解决。因为如果不一并解决,则判决结果会

降低保险公司的责任额度,会造成肇事方需要单方向保险公司要求返还垫付款,而保险公司和肇事方之间仅存在保险合同关系,并不存在返还垫付款等事由,则该诉请将不能被法院支持。同时,肇事方如向受害人要求返还,因受害人所得赔偿与其损失相一致,不存在超额利益,其诉请也不能获得法院支持,这会造成肇事方合法利益受损而无法弥补。在此情况下,为保护肇事方的合法权益,该问题应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并解决。考虑到诉讼程序的严肃性,应由法院要求受害人修改诉讼标的额,增加垫付款的数额,再由法院予以裁判。

2.将垫付款先赔偿给受害人再返还肇事方的做法僵硬,实践性较差。如果按照这种意见处理,因为肇事方与受害人本身存在一定对立关系,受害人往往存在接受赔偿理所当然的思想,实践中也存在受害人的治疗尚未终结,仍需要支付医疗费的情况,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受害人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接到保险公司赔偿款后往往不愿主动支付给肇事方,使肇事方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不主动追要,自身合法利益无法实现,则会造成自身蒙受损失,也使得垫付人购买交强险防范自身风险的目的落空;另—方面,如果通过申请强制执行进行追要,则会加剧双方矛盾,导致肇事方主动弥补损失的善良之举成为双方关系恶化的引子,实质上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矛盾进行了扩大,引发另一轮纠纷。在此,法院的此种判决仅考虑到诉讼的效益性而忽略了裁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消弭矛盾,重塑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从另一层面来讲,法院判决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担负着对社会行为的评价、引导功能,而采取先支付给受害人再由受害人返还肇事方的方式,极有可能会增大双方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是对受害人不当得利行为不能有效遏制,造成社会诚信受损,助长扭曲的是非观及报应观;另一方面,肇事方主动垫付医疗费等支出,是勇于担责、救助他人善良风俗的体现,如果法院裁判作出之后,肇事方向被害人索还困难,此后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肇事方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垫付钱款,甚至会助长肇事逃逸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在判决的确定上更要注重利益的衡量,在法律框架之内,作出最大限度防范风险的合理判决。

3.在判决总赔偿款给受害人的基础上在判决主文中用备注履行方式的做法解决垫付款返还问题,能够较好地实现案件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种做法由保险公司直接分别给付款项,比较经济和便捷,也避免了肇事方与受害人之间的纠纷。因为从垫付款的性质上看,如果赔偿款不超过保险公司责任限额,保险公司即应予以赔偿。肇事方所垫款项最终是代保险公司垫付,保险公司应将该款支付给肇事方。但因肇事方系被告,受害人在诉讼结束前并不能实际取得赔偿款,因此肇事方无法就垫付款向受害方提起反诉,也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诉讼请求,法院无法判决保险公司直接支付肇事方垫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判决由保险公司支付受害人赔偿款,以备注的方式在履行方式上要求分别支付,既能使判决主文表达更为明确,又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

保险类别热门知识

  1. 佛山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疑问
  2. 市民王女士投保后,保险公司免责条款争议案件
  3. 争议焦点
  4. 保险条款的分类
  5. 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合同的定义和组成
  6. 旅行平安保险条款之(一)第一条保险合同的构成
  7. 汽车保险合同中的保险金额规定是否合理?是否属于“高投低赔”的典型霸王条款?
保险类别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