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1
损害赔偿的适用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必须符合一定条件。适用条件与违约责任构成要件不同,违约责任构成要件是指违反合同责任所应具备的一般条件,而损害赔偿要件除了一般违约责任要件外,还具有它自身的要件。需要说明的是,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在具体条件上有区别,但基本条件相同。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违约行为、过错、损害后果以及违约行为与该后果有因果关系四个条件。
损害后果指违约造成对方当事人的损失。损害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损害包括违约对各种权益的侵害所造成的后果,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后果。狭义上,损害仅指财产损失,不包括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在违约损害赔偿中,仅限于财产损失的赔偿。损害后果具有以下特点:实际发生的损失是可以确定的,尚未发生的损失不能赔偿;损失能够通过金钱计算加以确定,损害后果的确定性意味着债权人能够通过举证确定损害后果。
因果关系是指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违约行为是因,损失是果。因果关系是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重要前提,任何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因果关系对于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区分,并对损害赔偿范围作出限定的标准。在违约发生后,需要查找外来因素对违约后果的影响,尤其在不可抗力引起违约后果发生的情况下。因果关系的确定对归责和赔偿范围的限定都具有意义。可预见性理论是判断因果关系的一种标准,违约损害赔偿责任不得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除了可预见性理论,直接因果关系理论也可以用来确定因果关系,根据双方行为对损害结果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来确定责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