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6
选择之债是指在商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产生的选择权,即选择修理、更换或退货的权利。当事人需要从这些选择中做出一种履行方式。然而,在双方约定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
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债务人可以通过支付金钱或提供劳务的方式履行债务。例如,在商品实行“三包”制度的情况下,当出售的商品质量不合格时,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就产生了选择之债,即修理、更换或退货的选择。在选择之债中,物或行为、特定物与不特定物以及债务履行期限、时间、地点、标的物的数量等都可以用于选择。
当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时,应通过意思表示向对方表达选择的意愿。选择的效力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发生,不需要相对人的承诺。如果由第三人行使选择权,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需要向债权人和债务人都表示意愿,但有些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只需向债权人或债务人之一表示意愿,比如日本。如果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同时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选择的效力同时发生;如果先后到达,以后一意思表示到达时发生选择的效力。如果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内容不同,无论同时还是先后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不会产生选择的效力。
选择权的意思表示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当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时,比如错误、欺诈、胁迫等,可能会导致选择无效或者可变更、可撤销的情况。选择权人在进行选择的意思表示时,可以采用明示或默示的方式。选择的意思表示一经对当事人知晓,就会产生选择的效力,除非经过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同意,否则不能随意撤回或变更。如果选择权的行使涉及债权人或债务人,撤回或变更应该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如果涉及第三人,撤回或变更应同时征得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