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7
假释是一种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但并非所有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有资格申请假释。
根据刑法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申请假释。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制度。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狱规定,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的悔改态度。具体而言,犯罪分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认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另外,“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表现良好,确实悔过自新,不会再次犯罪,或者罪犯已老弱病残且丧失作案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未成年犯的假释,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以便教育、感化和挽救未成年犯。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应该更加慎重,严格掌握。
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假释。即使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犯罪分子仍然需要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能申请假释。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释的起始时间应从羁押之日起计算。
然而,为了保证假释制度的灵活性,刑法第81条还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特殊情况包括: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罪犯已基本丧失活动能力且有悔改表现,罪犯具备急需的专门技能,罪犯家庭有特殊困难需要本人照顾,未成年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确实悔改且不会再次危害社会,对外国籍或非大陆籍的罪犯适用假释,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此外,假释的适用必须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犯罪人假释需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假释条件的犯罪人,裁定予以假释。
综上所述,假释是一种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只要罪犯满足法定的对象、实质条件和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就有资格申请假释。并且,申请假释并不需要缴纳费用或押金。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假释的法律问题,我们的专业律师可以为您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