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对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时,应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该通知书应明确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并附上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书。专利权的保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需要继续保全该专利权,人民法院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应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送继续保全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若在保全期限届满前未送达该通知书,则视为自动解除对该专利权的财产保全。对出质的专利权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而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不受保全措施的影响。此外,人民法院对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也不影响对该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已进行保全的专利权不得重复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民事案件从受理到判决生效需要一定时间,而判决生效后债务人若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又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若债务人转移、隐匿或挥霍争议财产,或者用于执行的财产,会加剧当事人矛盾,也可能导致生效判决无法执行。对于易腐烂变质的争议标的物,如水果、水产品等,必须及时处理并保留价款,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采用财产保全的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诉讼请求涉及财产给付。
其次,未来的生效判决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主观原因包括当事人转移、毁损、隐匿财物或可能采取这些行为;客观原因主要指争议标的物易变质、腐烂,若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