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19
保险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独立单位或个人为应付意外事件而提供的货币资金,采取一种特定的运动形式。这种货币资金的运行方式是:众多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相对较少的保险费,形成一笔巨额的货币资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件并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将使用这部分货币资金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这种货币资金实质上就是被保险人用于应付意外事件的一部分。
由于保险费是被保险人用于应付意外事件的货币资金,因此,保险费的支出被列入被保险人的生产经营成本或生活开支中,成为其必要的管理支出。这种认识对于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对于如何利用保险这一现代金融工具来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交纳保险费却无法获得赔款是一种亏损和上当受骗的感觉,没有意识到保险费是生产经营和生活中必要的开支。因此,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高。只有当人们从市场经济活动中认识到保险费是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安排的必要支出时,才能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自愿向保险机构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
只有社会向保险机构提出各种保险需求,保险机构才能更好地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保险产品。这样,我国的保险业才能健康积极地发展起来,消除对交纳保险费视为乱收费和乱摊派的认识。当然,保险从业人员应该坚持提供符合实际的宣传,主动提供安全可靠且价格合理的保险服务。只有整个社会成员的保险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为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这也为中国财务法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保险费支出应被允许列入各个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中,个人保险费支出也应被允许列入必要的生活开支中,从而为保险费的支出来源找到合法地位。在一些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实行收入累进税率和必要开支递减相结合的纳税制度,允许个人将养老保险费支出列入生活开支中,从而降低纳税档次。这种个人纳税制度的实行为人寿保险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