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执行款提存是指国家设立的机构,接受债务人提存物品并进行保管,并在债权人请求下将提存物品发还的机构。提存机构应当是提存的主体。在国外,提存机构的确定通常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
我国《合同法》及其他法律对提存机构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司法部制定的《提存公证规则》规定公证处作为提存公证的办理机构。我们认为这一规定符合实践需要,具有合理性。然而,如果能够从更高层次的立法中明确公证处作为法定的提存机构,将更有利于提存公证的开展。
首先,自1987年我国部分城市的公证机构开始试行提存业务,到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实践证明,公证机构办理提存公证有利于及时调整债权债务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债务人的经济负担和压力,防止物品和资金长期滞留或积压,减少社会资产的损失,有利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社会民事和经济的正常流转秩序。
最后,提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非诉讼工作,由公证机构办理提存业务与其职能相符合,也便于国家对非诉讼业务的统一管理。
提存是指在债权人因故无法接受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制度。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时,债务人可以进行提存:
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是指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间,债务人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债权人能够接受履行却无理由拒绝受领。构成拒绝受领的正当理由可以包括:
以下情况不能认为是债权人拒绝受领:
债权人下落不明是指债权人离开住所后下落不明。债权人下落不明,债务人无法付款,此时债务人可以进行提存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
债权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而尚未确定继承人或监护人。
如果法律对提存问题有规定,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例如,根据担保法规定,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当提前清偿抵押权人的债权或提存给与抵押权人约定的第三人。如果质物有损坏或价值明显减少可能危害质权人权益,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担保。如果出质人未提供担保,质权人可以拍卖或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担保的债权或提存给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
提存的标的物应当是合同约定应当交付的物品,主要包括货币、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和其他物品。如果标的物不适合提存或提存费用过高,债务人可以依法拍卖或变卖标的物,并提存所得的价款。标的物不适合提存指的是标的物不适合长期保管或长期保管会损害价值,例如易腐烂、变质或有危险性的物品。提存费用过高一般指提存费与所提存标的物的价值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