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1
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患者和家属可以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以下是投诉的处理过程和后果。
患者和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要求行为人和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同时,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封存起来。如果病人死亡,应保护尸体,并要求医疗鉴定。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收到投诉后,会指派专人保管原始资料,并封存医疗物品,防止篡改、伪造、销毁。如果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主管部门会组织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会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纠纷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
对于一般医疗纠纷,医务部门和病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解决方案,可以向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医院会与病人或家属商谈解决方案,并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纠纷仍未解决,患者或家属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他们可以向医院所属的区医学会申请,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的话,可以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或患者近亲属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之日起1年内提起诉讼。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医院可以免责:
如果医生的注意义务没有违反,而侵权行为发生在医生注意能力之外的范畴,即属于不可抗力,那么医院不承担医疗过失责任。
如果病人的疾病自然转归导致医疗过失后果,例如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医生诊断后患者出现脑出血偏瘫,医生可以免责。
并发症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发生了医学技术能够预见但难以避免的不良后果,这种不良后果与医生是否存在过错无直接因果关系。
如果医院想要免责,患方的过错必须完全导致损害结果,否则不能构成免责事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责任应根据原因力和各自过错程度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