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3-03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不仅需要初次识别客户的身份,还需要在业务关系持续过程中重新识别客户的身份。这是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内在要求。
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持续过程中,客户的身份信息和其他相关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对客户及其交易的风险认知程度。
通过持续识别客户身份,金融机构可以确保每笔交易符合客户的交易习惯及其风险偏好,以便在可疑交易识别中建立更可靠的基础。
即使客户的身份信息和其他相关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客户的交易行为及其风险偏好发生明显变化或出现异常,金融机构也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重新识别客户身份的目的是确认有关交易是否可疑,以及原有的代理关系或受益关系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如果金融机构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身份识别,那么金融机构必须确保该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法律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如果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法律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那么金融机构将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同时,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金融机构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