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12
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规定在法律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证规则决定了在没有清晰证据的情况下,案件的胜败。劳动争议案件通常存在双方对事实的争议,因此了解举证规则对于参与劳动争议的各方至关重要。
在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议中,提起申诉或起诉的一方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对于主张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变更、解除、终止的一方当事人,他们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例如,如果员工认为工资标准调高了,单位认为没有调高,则员工需要提供证据。同样,如果单位认为员工的岗位已经进行了调整,员工认为没有调整,则单位需要提供证据。另外,如果员工主张已经离职,单位认为没有离职,则员工需要提供证据。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者的入职和离职时间。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者是否在上班以及工资是否发放。
当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引发争议时,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决定所依据的事实证据。然而,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存在争议,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决定没有事实依据。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是否缴纳了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程序合法并已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关于加班情况的举证责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司法尺度。有的地方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证据证明不存在加班,否则按劳动者的主张认定存在加班。有的地方则要求劳动者提供证据证明加班。然而,如果双方都认可存在考勤记录,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该考勤记录作为证据。
在劳动关系存在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劳动者受伤是否为工伤。
如果其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则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这些证据,否则将按劳动者的主张进行认定。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规则并非一律“谁主张,谁举证”,与一般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有所不同。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承担着更大的举证责任。因此,在仲裁和诉讼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取证意识,规范用工,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并保存相关用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