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保障 > 实时政策法律知识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8-02

 
345996

  一、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意思表示和什么是法律行为。其次知道两者的构成要加、法律效力、特征,从而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

  (1)构成要件

  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在外表上可以看出其法律意思的效果,即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

  (2)法律效力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

  四、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特征

  (1)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第一,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

  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第二,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第三,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2)特征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法律性。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第二,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

  五、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从二者的概念上来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

延伸阅读
  1.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2. 精神病科医疗意外及医疗纠纷
  3.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4. 建立供应商管理动态评估体系,规范招投标活动
  5.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从轻情节的规定

社会保障热门知识

  1. 证人证言的法律效力评估
  2.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
  3. 永安医患调解的几种方式
  4.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5.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权的归属问题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社会保障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