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定以贷还贷合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法律知识

如果认定以贷还贷合同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24-08-05

 
345572

  根据从司法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可以根据以下具体情况推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有“以贷还贷”的共同的意思表示:

  一、款项根本没有贷出,只是更换贷款凭证的;

  二、借款人短时间内归还贷款的(如上午贷出款项,下午即归还);

  三、新贷款恰好是旧贷款本息相加之和,借款人又在较短时间内归还旧贷款的。

  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以贷还贷”的共同意思表示是“以贷还贷”成立的条件,因此,要避免简单将以下两种情况作为“以贷还贷”处理:一是借款人单方面决定将借款偿还旧贷的;二是金融机构单方面决定扣收借款人的借款还贷的。如果无法查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之间“以贷还贷”的共同意思表示,又不能推定的,不能作“以贷还贷”处理。

  “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是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到“以贷还贷”主合同的效力,而且还影响到“以贷还贷”担保合同的效力。对“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以贷还贷”行为没有限制,目前也没有事实证明“以贷还贷”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如果“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确属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话应当认定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庭庭务会议“关于以贷还贷”的《庭推精要》也倾向于多数人意见认定“以贷还贷”的行为有效。因为 “以贷还贷”现象非常普遍,各个专业银行都或明或暗地在搞“以贷还贷”,如果认定无效,打击面太大,社会效果不好。作为金融主管机关的中国人民银行曾有意见认为,“以贷还贷”是流动资金使用方式之一,但对金融界广泛存在的“以贷还贷”现象并没有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名义正式发文加以肯定,只是人民银行下面的部门有书面意见肯定“以贷还贷”,不能代表人民银行的意见。

  对“以贷还贷”行为,现行法律、法规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也没有明文禁止。按照合同理论,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视同合同行为,这种行为只要是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应当确认其效力。

延伸阅读
  1.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2.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3.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
  4. 校园贷不还法院受理与恶意欠款
  5. 非法集资担保的法律效力

公司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法人变更税务局备案时限
  2. 成本法评估技术商品的价格
  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
  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法律责任
  5. 公司法规定个人股东的资格条件
  6.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7. 收购子公司的法律意义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