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和应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女职工法律知识

解析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和应用范围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4

 
340268

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金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作为经济上的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1.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4. 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5. 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且劳动者同意续订,否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6.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存在其他情形时,用人单位也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补偿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有四种:

1. 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克扣拖欠工资或拒绝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或支付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且应加发工资报酬和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2. 劳动者因病或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因患病、非工负伤或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并支付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于患重病和绝症者,用人单位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重病)或100%(患绝症)。

3.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换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的工资高于社平三倍,最多支付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4.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用人单位必须裁减人员

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者用人单位处于破产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在这种情况下,没有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的限制。

结语

以上是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如果对此有其他疑问,建议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延伸阅读
  1. 工厂搬迁外地员工得不到赔偿怎么办
  2. 公司恶意搬迁设备违法吗
  3. 办公地点搬迁员工可补偿吗
  4. 工厂搬迁员工不去怎么补偿标准
  5. 公司搬迁80公里外有补偿吗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非全日制用工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
  2.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3. 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造成了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复杂
  4. 劳动合同
  5. 招聘童工会受什么处罚
  6. 单位雇佣童工该怎么处罚
  7. 在我国国家18岁童工算合法的吗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不服仲裁裁决起诉状范本
  2. 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范本
  3. 不服劳动仲裁(裁决)起诉状范本
  4. 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