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款项目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标准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赔偿款项目解析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01

 
339118

交通事故赔偿款的项目及分配方式

一、交通事故赔偿款的项目及分配方式

在民事纠纷中,交通事故赔偿款的确定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确定赔偿款的项目和分配方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下是交通事故赔偿款的项目及分配方式的介绍。

1. 医疗费

根据医院对受伤人进行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需费用的计算,提供相关支付凭证。如果案件结案后仍需继续治疗,应按照治疗所需费用进行支付。

2. 误工费

如果受伤人有固定收入,应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进行计算。如果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的3倍以上,应按照3倍计算。有固定收入包括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部分。非农业人口指的是按期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获得收入的人员,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规定的补贴、津贴。奖金按照交通事故发生时上一年度本单位人均奖金计算。农业人口指的是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员,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计算。如果受伤人没有固定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有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

对于住院治疗的伤残者,应按照实际住院天数支付伙食补助费。计算标准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 护理费

如果伤者住院期间需要人员护理,应提供医院证明,并按照规定计算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无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5.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征税费计算。赔偿期限为自定残之时起的20年。但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岁以上的人,按5年计算。

6. 残疾用具费

如果被害人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如拐杖、假肢、代步车等,应提供医院证明,并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 丧葬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8. 死亡补偿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期限为10年。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每少1岁减少1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但两者最低均不少于5年。该项补偿费由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依法享有继承权的人领取。如果没有继承人,其他人不得申请和领取死亡补偿费。

9. 被抚养人生活费

对于死者生前或残疾发生前实际抚养的未成年子女、赡养的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抚养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等,应给予生活费。补偿标准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抚养到16周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人,抚养20年。但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岁以上的人,按5年计算。其他被抚养人抚养5年。

10. 交通费

按照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关支付凭证。对于当事人亲属所必需的交通费用,一般也应包括在内,但最多不超过3人。

11. 住宿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并提供相关支付凭证。对于当事人亲属为参加处理交通事故所必需的住宿费,也应包括在内,但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的部分不计入赔偿范围。

12. 其他财产损失

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物质直接损失应予赔偿。对于无法修复的财产损坏,应按照折价进行赔偿。

二、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一)调解

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来解决纠纷。如果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诉讼

一审:

1. 起诉

-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状

- 立案审查

- 符合立案条件后,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立案

-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对于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不服的,可以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 案件受理后,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2. 开庭审理

-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后生效(注意:现在只要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就生效,而不是在领取调解书时才生效)

- 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

- 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 未达成调解协议

-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申请执行

- 不同意判决: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审:

1. 立案

-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现在应该先到一审法院交上诉状,由法院开具交费通知书,然后到二审法院交费)

2. 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 维持原判

- 改判

- 发回重审

- 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

- 对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但申诉不影响执行。

三、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一)城镇居民标准

城镇居民标准适用于受害人为城镇居民的情况,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计算。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计算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年度核算指标,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总收入中除去必要花费后,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 - 个人所得税 - 社会保障支出

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指城镇居民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非商品性支出。

(二)农村居民标准

农村居民标准适用于受害人为农村居民的情况,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计算。

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计算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标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年度核算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的收入总和。

2.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是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标准。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开支。

以上便是交通事故赔偿款的项目及分配方式的介绍。如果您对相关问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的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贵州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2. 道路交通事故后的保险处理程序
  3. 受害人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
  5.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项目

工伤赔偿热门知识

  1. 上班摔伤的赔偿问题
  2. 保险理赔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和规定
  3. 企业破产时工伤待遇的解决办法
  4.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5. 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规定
  6. 交通事故工伤的法律认定和待遇问题
  7. 大脚趾骨折工伤的补偿金额和评级标准
工伤赔偿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