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残疾赔偿金标准的权威解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时效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残疾赔偿金标准的权威解读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18

 
337799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重要性

最高法院于某年某月某日颁布生效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各地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适用依据。该《解释》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最高法院贯彻现代司法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人身权利的司法保护,是最高法院党组提出的司法为民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

不同地方法院对残疾赔偿金确定依据的不统一问题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地法院对《解释》第25条残疾赔偿金确定依据存在不同理解,导致司法实践操作不统一,严重影响到受害人实体权利的行使与保护。《解释》第25条规定了残疾赔偿金的确定标准,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然而,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计算;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五年计算。此外,对于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情况,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对伤情鉴定标准的不统一理解

根据该《解释》,对于人身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可以委托相关鉴定机构对伤情作出鉴定,鉴定标准可以选择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然而,在诉讼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操作并不统一,甚至同一地方法院内部也存在分歧。一种鉴定做法是,当事人申请伤残鉴定时,统一按照《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进行鉴定,不适用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标准。这是因为在《解释》出台之前,人身伤害案件中的伤残鉴定通常参照《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进行。另一种鉴定做法是,当事人可以选择按照《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进行鉴定,然后根据相应的残疾标准作出判决。然而,目前存在两个伤残等级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使用不同标准可能导致不同的鉴定结果,对当事人的诉讼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的界定问题

根据《解释》第25条,如何界定当事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成为一个问题。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属于职工工伤保护范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工伤保险条例》,职工造成工伤可以通过程序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依法进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然而,有些法院认为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不能在诉讼中适用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结论作为民事赔偿的依据,而应按照工伤赔偿标准作出判决。

个人观点

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解释》第25条赋予了法院和当事人选择适用两个不同的残疾赔偿金判决依据的权利,即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在我看来,采用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标准来确定残疾赔偿金是最准确的,符合人身损害赔偿的本质要求。许多专家也认为,如果能够确定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最好选择这个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然而,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伤情鉴定标准的不统一理解,以及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的界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在国家正式出台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之前,法院应慎重处理对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工伤鉴定结论,不能简单不予认可。此外,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应扩大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享受工伤保护待遇的人员,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车辆保险赔偿法律解析
  2. 劳务关系侵权责任的承担
  3. 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4. 国家火灾赔偿标准
  5. 儿童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工伤认定热门知识

  1. 工伤死亡认定时间的法律程序
  2.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
  3. 办理工伤认定所需的必备材料
  4. 原告王XX与被告宝鸡某路桥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
  5.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单位及特殊情况
  6.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间
  7. 有工伤认定但未做伤残鉴定怎么赔偿
工伤认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