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的承担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举证责任的承担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2-17

 
337389

举证责任的承担及分配原则

一般原则

举证责任的承担是指对某一个主张或事实由当事人哪一方负责举证。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无论是原告、被告还是第三人,都有责任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当事人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无需证明的事实时,才不需要负举证责任。然而,在某些特殊的侵权案件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方当事人无法取得证据,这就存在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问题。

举证责任的倒置

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指在特定情形下,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决定案件事实的举证责任,而是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应用于特殊侵权案件。在这些案件中,事故原因复杂且技术性强,行为人常持有或垄断主要证据,导致受害人难以获得证据。如果按照传统侵权法的过错责任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无法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救济。因此,举证责任倒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危险责任和事故责任中受害人的救济和保护问题。

举证责任的具体规定

《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倒置,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四条列举了几种特殊侵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此外,《规定》第四条也对特殊类型的侵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进行了具体化,包括专利侵权、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建筑物致人损害、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缺陷产品致人损害、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和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等。

举证责任倒置的限制

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是有限的,不适用于所有案件。举证责任倒置是以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为前提的,只在特殊侵权领域才有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在普通侵权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被告在主观上有过错、原告受到了损害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在特殊侵权案件中,原告才可以适当减少需要证明的事实,并将一些本应由原告证明的要件事实倒置给被告承担。然而,立法者不可能规定将所有的案件事实均倒置给被告承担。

延伸阅读
  1. 买卖合同拒绝履行的赔偿准则
  2. 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的规定解析
  3. 归责原则和责任分担
  4. 小产权房拆迁的法律处理原则及补偿问题
  5. 肇事逃逸商险免责条款的生效方式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2.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3. 如何查询财产被保全的情况
  4.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5.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6.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网站开发合同范本
  2. 辅导班协议书范本
  3. 分项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4. 快餐店承包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