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27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限制进口商品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补贴制度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关税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和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然而,在实施标准方面,这些规定常常存在明显的歧视性,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是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在考虑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时往往不够充分,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是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旨在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避免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对使用者健康的损害。然而,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可能实际上妨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绿色补贴制度是指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在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为它们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实质上,这是政府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因此,进口国有权征收反补贴税,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利益。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对药品和食品影响最大。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乎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