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拘役法律知识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4-12-03

 
336780

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制化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指在处理犯罪问题时,既要宽大处理,又要严厉制裁。宽严相济的刑法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大多数朝代都被强调。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重刑主义和过分强调严打的思想影响,公众和司法机关普遍倾向于惩罚而不是宽大处理。这种误解对刑事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形态的变化,对原有政策进行重新解读和修正变得迫切。

200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主要包括非犯罪化、非司法化和轻刑化三个层面。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背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

首先,国际发展趋势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产生了影响。二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实施了“重重轻轻”的刑事政策,即对严重犯罪处以重刑,对轻微犯罪给予轻微处罚,社区矫正得到广泛运用。国际社会为推动非监禁刑的适用也做出了很大努力,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的一员,自然也受到了这一国际趋势的影响。

其次,学术理论界的呼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中国传统的“刑罚世轻世重”和国际趋势的影响下,许多学者呼吁转变刑法思路,希望刑事法网“严而不厉”,推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改革。

此外,对国内重刑主义理念和实践的反思也促使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直在全面或专项“严打”犯罪,虽然这对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有一定效果,但从整体和持续性社会效果看,其积极效果有限,甚至有时出现负面效果。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需要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利益多元、矛盾凸显、犯罪高发和社会管理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在这样一个时期,社会管理需要创新,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和谐的积极因素,减少不利于和谐的消极因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正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需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影响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死刑的适用将大大减少。《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种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罪名,占刑法中死刑罪名总数的19.1%。此外,该修正案还明确规定了对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近年来,司法机关已经采取了不少程序性的限制措施,如对死刑案件开庭审理、收回死刑复核权、明确死刑案件证据规则等。

其次,非监禁刑的适用将大量增加。《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缓刑、假释、罚金等非监禁刑罚和措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适用条件。此外,该修正案还增加了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附加禁止性判令的规定,完善了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

第三,监禁时间总量将保持稳定,但重刑犯的实际服刑时间有较大幅度增加,监狱对重刑犯的执行难度加大。虽然非监禁刑的适用增加会减少监禁刑的总量,但由于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这些犯罪的替代性刑罚可能会变成无期徒刑。此外,《刑法修正案(八)》通过限制对死刑缓期执行犯和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时间,增加了其实际服刑年限。

第四,社区矫正制度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并明确规定对管制、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同时,该修正案还规定了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可以同时做出禁止令,进一步增加了执行社区矫正的可操作性。

第五,刑法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正的功能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多个《刑法修正案》将一些侵害公众利益、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或降低入罪门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最后,恢复性司法的尝试将继续进行。在国际社会对恢复性司法价值的认可下,中国对恢复性司法的研究兴起,司法机关也进行了尝试。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卖假冒伪劣产品是否违法及其法律责任
  2.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的规定
  3. 刑罚罚金的标准有哪些种类
  4. 刑罚罚金标准是多少钱一天
  5. 刑罚罚金的标准是多少钱一个月
  6. 刑罚罚金交不起怎么办呀怎么处理
  7. 寻衅滋事罪累犯的量刑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