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转移财产的定义及法律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程序法律知识

恶意转移财产的定义及法律责任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2-09

 
336095

恶意转移财产及其法律后果

恶意转移财产的定义

恶意转移财产是指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个人或单位故意隐藏、转移、变卖或毁损财产的行为,以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该财产。

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恶意转移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该法条,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况,如果情节严重,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前款罪的情况,法律规定可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结语

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法律文书的执行,损害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法律将予以严惩,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延伸阅读
  1. 担保人在法院强制执行期间是否可以卖未抵押房产
  2. 离婚官司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吗
  3. 不当得利诉前是否可以转移财产
  4. 离婚后的财产归谁继承怎么办
  5. 房产过户给妻子要交多少税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行政组织的表现形态
  2.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
  3. 劳动保障信访:信访人的注意事项及法律责任
  4. 辱骂接警人员的处罚措施
  5. 监察调查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
  6. 官员双规期间家里会被监视吗?
  7.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