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56 更新时间:2024-03-17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除劳动合同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定义
根据《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处理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某市造纸厂生产部门由于当地政府加大保护自然遗产规划的影响,不得不从A市迁移到B市,只有销售部门留在A市。企业希望员工何某到B市继续从事原有工作,但何某希望留在A市。双方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企业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支持了企业的决定。
法律规定的合理运用
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律规定灵活适用,正确行使相应的权利。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当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客观情况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并未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则应继续履行合同,不能依据该条款解除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应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只有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