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适用原则:专业律师为您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法律知识

羁押适用原则:专业律师为您解析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4-29

 
332861

羁押的基本概念和适用原则

在中国,羁押是一种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状态,通常发生在拘留或逮捕决定之后,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羁押适用原则,以限制和防止滥用羁押措施。

拘捕前置原则

拘捕前置原则,也称为逮捕先行主义,要求在申请羁押之前必须进行合法的拘捕。警察在没有合法拘捕令的情况下不能自行接送嫌疑人,检察官也不能申请法院进行羁押。这一原则要求将逮捕和羁押分开,拘捕前置原则是逮捕先行的基础。实施这一原则的目的是确保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通过对拘捕的合法性和是否符合羁押要件进行双重审查。然而,由于中国没有实施拘捕和捕押分离制度以及司法审查和裁判制度,缺乏推行这一原则的基础。

一次性原则

一次性原则要求羁押必须以案件为单位进行。也就是说,逮捕和羁押必须与案件事实相对应,原则上一个案件只允许进行一次逮捕和羁押。这一原则来源于证件主义原则,要求对每个案件进行单独审查。羁押令的效力不溯及其他案件,防止为逃避司法审查而对未在羁押令上记录的犯罪进行"别案侦查"。另案逮捕和羁押是指为了侦查尚不具备逮捕和羁押条件的案件,而以具有逮捕条件的另一案件为由进行逮捕。由于另案逮捕违背了证件主义原则,因此被视为违法。从保障权利的角度出发,应该主张人身单位原则,避免因另一事实而进行二次羁押。一次性逮捕和羁押原则指的是对于一个犯罪行为只能进行一次逮捕和羁押,禁止以一个犯罪中的每一个行为为标准进行多次逮捕和羁押(禁止分割原则)。

禁止重复逮捕和重复羁押原则

禁止重复逮捕和重复羁押原则规定,一旦对一个事实进行了一次逮捕和羁押并释放后,不能再以同一事实为由再次逮捕和羁押。这一原则的根据是诉讼的一次性原则,即禁止在达到目的后再次进行相同的诉讼程序。然而,出于侦查上的原因,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果在羁押后情况发生变化,发现了新的重要证据或发现了逃跑毁灭罪证的新迹象,那么再次逮捕和羁押就是完全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严重性或其他因素可能比犯罪嫌疑人的利益更重要,逮捕不具有报复性质,因此允许进行重复逮捕。然而,对于重复羁押则需要更严格的限制。

延伸阅读
  1. 公司合并后的债权债务关系如何
  2. 贵州公司合并债务纠纷如何找律师?
  3. 拆迁分房和户口有关系吗
  4. 拆迁红线范围怎么看土地证是否有效
  5. 转账给对方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2.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3. 逮捕的前提条件
  4.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5.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6. 保证金在取保候审中的作用和定义
  7. 批准逮捕是好事还是坏事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投标书范本
  2. 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3. 装饰工程分包协议(公司对公司)范本
  4. 公司股份有关的婚前财产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