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的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的界定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3-22

 
332701

缔约过失责任的分类

在经济生活中,因缔约上的过失而致使他人损害的形态,十分繁杂。因此我国《合同法》第42条第3款规定:“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以此作为兜底条款,以免出现立法疏漏。可见,缔约过失责任之类型是开放的,不是闭锁的,是具有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具有创设发展的可能性。为期明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应依一定的特性将其组成类型,避免适用之际,滥用权利而影响了法律适用的定案性。有鉴于此,我们按照缔约过失责任发生的阶段性,大致可将缔约过失责任归纳为以下三类:

1、合同不成立

在这里合同不成立应作广义上的理解。既指合同在外表上已经成立,但实际上因缔约人意思表示不一致而未成立,也包括撤回或撤销要约和撤回承诺而致合同不成立之情形。由于合同不成立而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我国《合同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一,《合同法》第17、18、19条和第27条分别规定了有关要约、承诺撤回或撤销时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其形成之诉多为确认之诉,其损失主要是指为了确认一方当事人撤回或撤销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所支出的费用和时间等;

其二,《合同法》第42条第2、3款规定了合同不成立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比较明显,由其承担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也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审判实践中亦较易掌握,做出合理合法的裁判。比如,甲、乙两个酒店,都经营餐饭、娱乐等项目。乙想把酒店转卖给丙,但甲和丙是竞争对手,甲就不想让丙买下酒店,便与乙进行磋商,并亮出了比丙更优厚的价码。但就是只谈不签。这样一拖丙就买了别的酒店。甲知道后,便找借口不买乙的酒店,结果乙后来低价卖给他人。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甲纯属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致使乙、丙未能订立合同,从而给乙造成了损失,对此,甲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其三,《合同法》第42条第3款、第43 条规定的违反先合同义务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之间,由于订立合同的愿望而由一般关系进入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随着缔约深入而逐步强化。具体表现为当事人之间产生了需要协作、保护、通知、保密、诚实等附随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这些义务给他方造成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体现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的贯彻实施。比如顾客进入超市购买商品,由于地滑而摔伤所产生的损失,顾客不需自认倒霉,而是应由超市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样,昭示了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从而有利于树立人民对法律的信心,也有助于善良风俗的形成。

2、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有过失的一方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合同法》第58条对此情形均作了规定。合同无效,则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自始消灭,但当事人双方毕竟进行了要约和承诺,并且合同已靠成立,所以,先合同义务已经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无效时,并不都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如当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违法而无效时,不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因为法律并不保护其中任何一方。但如合同违法无效是一方当事人以欺诈或胁迫等手段造成或过失致合同因违法而无效时,则会产生缔约过失责任,或者合同违法无效是由双方过失造成,则当事人根据自己过失相互对对方负缔约过失责任。

另外,效力待定的合同因未被追认而无效时,亦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单独订立的合同,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而无效时之缔约过失责任;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了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而无效时之缔约过失责任;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而无效时之缔约过失责任。

3、合同被变更或被撤销

合同成立生效后,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被撤销(《合同法》第54条),这主要有重大误解,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造成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一般说来,撤销权总是赋予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一方,以维护其利益。因为在合同实践中,如果合同不被撤销,意思表示不真实方可能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法律因此赋予其撤销权以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意思表示不真实方是一个单纯的利益受损者。当意思表示不真实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时候,如果对方当事人因此受到损害,意思表示不真实方亦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当相对方具有缔约上过失行为时,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方不但享有撤销权,而且还有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也即《合同法》第58条所言“合同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外,这里需要探讨的是,我国《合同法》亦应规定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被变更时,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因此种合同无论是被撤销还是被变更,对于无过错的受害人均有保护的必要,责令有过错的缔约人赔偿受害人的损失,都具有相同的理由。因此,可对此作出有关司法解释加以完善。

此外,当事人申请变更或撤销的期限为1年, 届满后合同即转变为完全有效合同,因此,缔约过失责任便无适用余地。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我国《合同法》第113 条对在合同责任情况下损害赔偿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即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而对缔约过失责任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范围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就存在一个执法尺度问题。我们从缔约过失责任在成立基础、要件、功能上与合同责任的不同,起码可以认定二者在赔偿范围上是不同的。合同责任造成的损失是履行利益损失,缔约过失责任造成的损失应是一种信赖利益损失。这种信赖利益损失一般亦应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其直接损失如缔约费用、准备履行所支付的费用及其支付上述费用所失去的利息。其间接损失为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

一般说来,在赔偿范围上,缔约过失责任小于合同责任,因为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利益(履行利益)较信赖合同有效成立所带来的利益(信赖利益)大。故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以信赖利益为原则,以履行利益为限。但在缔约过失行为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人身权或所有权时,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赔偿范围要包括侵害人身权或所有权造成的损失(维持利益),从而不发生以履行利益为限的问题。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实事求是,受害人有多大损失,有过错的缔约人就应赔偿多大,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七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

延伸阅读
  1. 案情
  2. 房产居间合同无效缔约责任怎么负
  3. 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没生效吗
  4.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如何确定
  5.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赔偿?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合同保全制度的目的和利益
  2. 代理关系终止应符合什么条件
  3.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指的是哪些内容
  4. 合同专用章丢失了怎么办
  5. 保管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6. 如何取消独家委托协议
  7. 网上合同纠纷应该如何解决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