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07
损益相抵是限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个重要规则,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尽管合同法试拟稿第85条曾规定受损方因对方违约而获得利益时,应当扣除所获得的利益,但最终该规定被删除了。由于审判实践中存在不统一的做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损益相抵规则进行明确的规范。
损益相抵,又称损益同销,是指当赔偿权利人基于同一赔偿原因获得利益时,应将所受利益从所受损害中扣除以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损益相抵的法理依据主要有利益说和禁止得利说,其中禁止得利说被广泛认可。禁止得利说认为,赔偿应当与损害大小一致,被害人不应因损害赔偿而比损害发生前更加优越。因此,当受害人因同一赔偿原因既受有损害又获得利益时,只需计算损害与利益之间的差额作为损害赔偿的数额。
损益相抵的适用要件包括:损害赔偿债已经成立、受害人受有利益、损害事实和利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判断因果关系时,最初的理论限定于损益同源,即损害与利益必须基于同一造成违约的事实发生。然而,实践中发现这一规则概念过于狭隘,因此逐渐被相当因果关系说所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只要损害与利益之间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即可适用损益相抵规则。
在具体适用损益相抵规则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形:
1. 应予扣除的利益:
2. 不得扣减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情况中有些是基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情形,但同样可以参考于违约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