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4-12-16
损害赔偿是一种具备补偿性和惩罚性的赔偿形式,用于弥补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根据法律规定,责任方有责任向受害人提供一定的赔偿,赔偿金额可以根据相关原则来确定。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新情况,2001年,立法机关对1980年的《婚姻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婚姻法加强了对妇女、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其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这一保护措施的明显例证。
关于中国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学界存在着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争议。根据台湾学者林秀雄的观点,离婚之损害可以分为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离因损害是指由配偶一方导致离婚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而离婚损害是指由于离婚而对无过错配偶造成的损害。对于离因损害,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至于离婚损害,则存在不同观点。有学者主张侵犯了无过错配偶的配偶权,也有学者主张侵犯了对方的人身权。然而,离婚本身并不是侵权行为,因此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属于侵权责任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有学者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属于违约责任。如果将婚姻视为契约,由于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离婚,可以将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界定为违约责任。然而,婚姻与契约不同,婚姻的基本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允许当事人对婚姻义务作出与法律不同的约定。此外,婚姻产生的债务没有可转让性和继承性,也不能适用抵消规定。因此,将狭义离婚损害赔偿界定为违约责任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说虽然正确地界定了离因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但无法解释狭义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违约责任说对狭义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界定也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因此,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需要通过体系解释标准来确定。
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对于这一条款的解释,可以有多种可能性。第一种解释是,无过错方可以请求由导致离婚的情形产生的损害赔偿。第二种解释是,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因离婚本身所产生的损害赔偿。第三种解释是,无过错方既可以请求离因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狭义离婚损害赔偿。由于该条文的含义不明确,需要通过体系解释标准来确定其精确含义。
综合考虑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可以得出结论:婚姻法第46条是关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其中的损害赔偿也是对由于这些行为导致的损害的赔偿。因此,中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实际上是离因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