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权利人的范围究竟涵盖哪些方面?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3-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
第一条:赔偿权利人的定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赔偿权利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 受害人:指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个人;2. 被扶养人:指依法应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个人;3. 近亲属:指死亡受害人的直系亲属。
被扶养人的界定问题
对于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解释》中并未明确说明“依法”所指的具体法律。对于“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指未成年子女以及没有收入或生活来源的父母,这一点没有歧义。
未成年子女的界定
在确定未成年子女的范围时,可以以年龄或就业情况为界限。例如,是否年满18岁、是否正在上大学或研究生等都可以作为界定的依据。此外,如果某个子女在家打临工或因残疾未能就业,也可以被认定为被扶养人。
父母的生活来源问题
对于受害者的父母,即使有一定的生活来源,但在当前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仅依靠有限的生活来源可能无法维持生计。例如,如果他们的收入低于当地的基本工资标准、退休金或低保家庭等情形,也可以被认定为被扶养人。
其他情况的界定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需要界定:1. 是否包括受害人扶养的公婆或岳父母;2. 是否包括出于爱心扶养受害人的其他人;等等,这些情况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解释,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赔偿权利人的界定。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被扶养人,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