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29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以下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赔偿程序的总原则是赔偿请求人应当首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在我国,侵权行为机关与赔偿义务机关一致的原则,即赔偿请求人应先向侵权机关申请赔偿。这一协商程序的目的在于简化程序,方便受害人,有利于及时得到赔偿。
然而,有一例外情况,即赔偿请求人提出行政赔偿时。由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存在,赔偿请求可能依附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赔偿请求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而不必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
受害人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后,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如果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根据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不同情况,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不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