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3-16
产妇医疗事故:医疗鉴定结果及赔偿
产妇生三胞胎后去世
今年29岁的谢某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儋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担任司机。2002年结婚,2005年妻子杨某怀孕。2006年3月6日下午,杨某感觉不舒服,被送往农垦那大医院妇产科进行待产。3月8日下午6点钟,杨某的疼痛加剧,晚上7点钟,她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成功生下三个男孩。然而,杨某手术后出血严重,医生不得不进行子宫切除手术。3月9日凌晨5点钟左右,杨某出现胸闷和烦躁的症状,病情迅速恶化。尽管经过抢救,但上午8点钟杨某不幸去世。
医疗鉴定医院有责任
在处理妻子的后事后,谢某开始质疑事故的原因。既然产前检查显示正常,为什么产后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因此,他在当年3月21日向儋州市卫生局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儋州市卫生局委托儋州医学会进行鉴定,但结果却是“不构成医疗事故”。谢某对此结果表示不满,并于6月23日再次申请鉴定。这次鉴定由海南省医学会负责。省医学会的专家对该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医院在产妇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后的治疗方面存在缺陷,如术后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对血容量的补充、止血措施以及羊水栓塞的处理方法等方面都不够规范,这与产妇最终的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医院应承担次要责任。同年7月19日,省医学会作出鉴定结论:该案例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负有次要责任。
院方管理存在问题
谢某在等待鉴定结果期间,于8月中旬到农垦那大医院提出封存病理活体及病历的请求,却发现医院和医务人员伪造了病理检查报告和病历资料。例如,《病理活体组织送检单》上没有送检日期,送检的医生不是廖某,而是实习医生陈某冒用廖某的名字签字。此外,3月25日,该院病理科的范某私下请海南某医院的医生谢某到该院会诊,但病理活体报告书不是农垦那大医院的,也没有填写送检单等。因此,他向儋州市卫生局进行了举报。儋州市卫生局接到谢某的举报后展开了调查,并于10月25日作出了调查结论:一、农垦那大医院提供的病理标本是否为杨某本人尚无法确定,建议通过DNA或其他科技手段进行鉴定;二、该院没有按照会诊规范申请会诊,海南某医院的医生谢某所做的病理报告结果不予确认;三、伪造病历记录的依据不足,但病历记录和护理记录的一些时间存在出入,病历书写不规范;四、廖某没有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填写病理活体组织送检单和签名,病理科在标本交接登记方面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受害者获赔25万元
卫生部门的调查报告出来后,谢某一方面要求卫生部门对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另一方面要求农垦那大医院进行赔偿。然而,双方在赔偿数额上产生了分歧。儋州市卫生局的徐局长告诉记者,该局曾两次召集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但因赔偿数额上的分歧过大而失败。因此,他建议谢某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然而,考虑到诉讼的高成本和长时间,谢某再次要求该局进行调解。经过多次讨论,谢某提出一次性赔偿25万元的要求。医院在考虑后同意了。几天前,谢某告诉记者,他已经收到了农垦那大医院赔偿的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