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详细探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法律知识

我国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详细探讨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29

 
324892

论我国婚姻损害赔偿制度

一、婚姻损害赔偿的主体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产物。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指受害配偶一方,即有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指无过错方的配偶。

对于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只有无过错配偶一方可以行使该权利。如果双方均有过错或双方均无过错,就不能适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确定是否有过错时,应狭义理解过错,即指婚姻法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行为。

对于离婚损害赔偿义务的主体,主要是指有过错方的配偶。如果有过错方的配偶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违法行为,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在有第三者介入的离婚案件中,也可以追究第三者的赔偿责任。对于第三者介入他人家庭的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是道德问题,但可以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一部分进行追究。因为第三者的介入侵害了无过错配偶的权利,对无过错配偶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害,应该予以赔偿。

二、婚姻损害赔偿责任与条件

离婚损害赔偿是建立在侵权责任之上的。造成离婚损害赔偿的行为必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要件。

具体来说,违法行为是指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的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及遗弃家庭成员等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是指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的行为直接导致离婚这一最终结果,造成了相对一方的财产、人身或精神损害。

因果关系是指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的破坏婚姻家庭关系行为直接导致离婚。

主观过错是指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的行为是故意或过失的。在离婚损害赔偿中,应特别注意第三者的主观故意和过失问题。如果第三者不知道婚姻一方已有婚姻事实,那么他们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第三者明知婚姻一方有配偶,仍故意或放任自己的感情,与婚姻一方同居、结婚,那么第三者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三、婚姻损害赔偿的范围和内容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对于重婚和同居,应要求违法行为方予以相应赔偿,并让有过错的第三者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对于家庭暴力和虐待,应分别予以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赔偿,并让施暴者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对于遗弃,应注重调查、收集财产证据,正确分割财产,并加大对财产损害赔偿的数额,严惩以霸占、规避共同财产为主要目的的过错方。

总之,离婚损害赔偿应该是完全赔偿的原则,对造成的财产、人身和精神损害应予以全面的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

在离婚损害赔偿中,正确、合理地分割夫妻财产并不等于赔偿。赔偿是指以财产支付并以少分或不分财产为外在形式的民事责任形式,但绝不等于财产分割。除了分割财产,赔偿的方式还可以同时适用其他民事责任方式,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等。

通奸造成离婚的赔偿请求

对于通奸造成离婚的情况,无过错方有权提起赔偿请求,并应根据损害的实际后果判决通奸一方予以赔偿,与重婚、同居的处理方式相同。对于违背忠实原则及其他过错行为引起婚姻家庭破裂的情况,应当灵活使用法律和道德手段进行调整。对于重大、情节严重且影响严重的其他过错行为,也应适用离婚过错赔偿制度,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确定婚姻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的因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六种因素。但是,具体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时,仍然存在规定不具体、不便于操作的问题。根据《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婚姻关系的实质内容,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结婚时间

结婚时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结婚时间长且对家庭贡献较大的一方,其赔偿数额相对要高。结婚时间长的夫妻在婚姻关系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和对家庭的投入,因此受到的损害也更大。

侵权情况

侵权的原因、动机、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是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受害人对侵权行为有一定的责任,赔偿数额会相应减少。侵权人的主观动机和过错程度也会影响赔偿数额。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如手段、方式、场合、持续时间等,反映了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也应该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予以考虑。

损害后果

过错方对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的程度和后果对受害人离婚后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确定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如果受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重大伤害,离婚后的社会评价降低或再婚困难,赔偿数额会相应增加。但是,如果侵权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危害,赔偿数额不宜过高。

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是主要考虑因素。赔偿数额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准合情合理地确定,生活水准高的地方赔偿标准相应较高,生活水准低的地方赔偿标准相应较低。同时,也要考虑侵权人的经济能力,确定一个受害方认可且侵权人有能力承担的赔偿数额,以便于判决的执行。确定赔偿数额的原则是既要抚慰受害人,又要达到惩治过错方的目的。

行使婚姻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间问题

关于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时间问题,《婚姻法解释(一)》虽作出了相关规定,但仍存在不详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提起时间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提起时间原则上适用于离婚的程序中,但过错方提出离婚的情况除外。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29条规定,如果婚姻当事人没有进入离婚的法律程序,但其中一方存在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行为,给另一方配偶造成损害,双方均没有提出离婚请求的情况下,不适用离婚损害赔偿。也就是说,无过错方配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前提是过错方配偶提出离婚请求。离婚损害赔偿依附于离婚程序的存在,没有离婚程序就没有离婚损害赔偿的程序。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原则上适用于离婚程序,但也存在例外情况。根据《婚姻解释(一)》第30条第2项和第3项的规定,如果过错方提出离婚并胜诉,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讼。这是对无过错方配偶的照顾,体现了法律正义价值取向。

离婚后一年的涵义

离婚后一年的涵义存在歧义,《婚姻法解释(一)》第30条第2项和第3项规定,如果过错方提出离婚并胜诉,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讼。“离婚后一年”的规定有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明确“离婚”是指程序上的意义还是实质上的意义;二是不能明确“一年”是指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笔者认为,“离婚”是指实质上的意义,即通过法律程序解除配偶关系;“一年”是指除斥期间。理由是:首先,《婚姻法解释(一)》第30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46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如果法院书面告知当事人关于婚姻法第46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那么当事人可以说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如果“一年”是指诉讼时效,那么无过错方配偶应该在法院告知权利义务后的一年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这与《婚姻解释(一)》第30条的立法原意相悖,所以“一年”是指除斥期间,不存在中断、中止或延长的情况。其次,如果“离婚”是指程序上的意义,那么如果过错方提出离婚诉讼并胜诉,无过错方提出上诉时,离婚案件需要经过一审和二审程序,总的审理期间有可能超过一年,这与《婚姻法解释(一)》第30条第3项的规定存在冲突。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

婚姻法第46条规定,过错方有第46条规定的行为导致离婚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规定在离婚程序中提出。笔者认为,离婚损害赔偿也适用于登记离婚的程序。例如,如果配偶双方私下协商离婚,尽管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无过错方仍然有权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对于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可以由配偶双方私下协商解决。

延伸阅读
  1. 离婚赔偿款拒绝支付的法律解决途径
  2. 离婚后发现配偶出轨起诉能获得何种赔偿?
  3. 离婚时如何索赔因家庭暴力造成的损失
  4. 家庭暴力的刑事处罚
  5. 婚姻赔偿问题

婚姻法规热门知识

  1. 婚内出轨生子抚养归属的确定
  2. 婚前隐瞒精神病,法院是否会判离婚
  3. 赡养扶助问题的常见处理方式
  4. 离婚调解会写具体的探视时间吗
  5. 无共有财产离婚的法律程序和要求
  6. 新《婚姻法》引发了一系列新案例
  7. 女人婚后隐瞒婚前性史是否构成骗婚行为
婚姻法规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