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2
遗弃罪是一种公诉案件,只有在检察院未提起公诉的情况下,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犯有遗弃罪时,法院才能作为自诉案件受理。公诉转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并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成为遗弃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或双方之间不存在扶养关系,就不会涉及到遗弃问题。
遗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多种多样,例如将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为创造再婚条件而遗弃儿童,为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配偶等。总之,遗弃者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或其他卑鄙动机。
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指的是家庭成员中满足以下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而不能自理;(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除了具备这些情况的家庭成员外,就不会涉及到遗弃问题。
构成遗弃罪的要件之一是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这是构成该罪的前提条件。行为人必须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负担扶养义务,即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并能满足自己、子女和老人的最低生活标准(按当时、当地的标准),并且还有多余的情况。此外,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换句话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自诉案件包括以下情况:(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侮辱罪、毁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二)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犯罪案件,如故意伤害罪(轻伤)、重婚罪、遗弃罪、妨害通信自由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以及《刑法》分则第4、5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规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对被告人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被告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若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当受理。(三)被害人提供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对于遭受严重伤害的弱势群体,情节特别严重的遗弃罪案件,被害人可以直接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对遗弃罪提起公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于遗弃罪是自诉案件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网站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