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案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标准法律知识

深入解析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案例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4

 
322247

劳动仲裁案例分析:工伤赔偿争议

案件背景

本案涉及一名男子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在一家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木材加工厂从事锯木工作时发生工伤。由于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该男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将此案诉至法院。

案件审理及判决

2012年1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审理并终审了该案。一审判决原告应支付被告住院伙食补助费315元、护理费1337.18元、交通费100元、生活费7386.3元以及一次性赔偿金137538元,总计146676.48元。

案件事实

原告开办的木材加工厂未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被告于2011年8月15日开始在该木材加工厂从事锯木工作,期间还有其他两名员工与其一同工作。2011年9月27日,被告在工作中受伤,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21天,医疗费用共计17083.14元,由原告垫付。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被告的劳动能力被评定为伤残陆级。由于赔偿协商未果,被告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结果裁定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赔偿金153210元和住院期间伙食费315元。

法院判决理由

法院认为,原告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属于一家拥有一定固定资产、雇佣工人从事生产活动的营利性组织。根据法律规定,该厂应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然而,被告未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却雇佣工人工作,属于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原、被告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用工关系。虽然被告受伤前曾短暂离开岗位,但之后又返回并继续工作,因此原、被告的用工关系并未解除。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原告应赔偿被告住院期间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生活费以及一次性赔偿金,其中生活费包括被告在劳动能力鉴定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根据双方的证据和质证情况,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法院判决原告需支付被告住院伙食补助费315元、护理费1337.18元、交通费100元、生活费7386.3元以及一次性赔偿金137538元,总计146676.48元。

结论

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原告应支付被告的工伤赔偿金。本案中,由于被告在工作期间受伤,原告作为非法用工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法院依法判决了赔偿金额。

延伸阅读
  1. 跑腿拖欠工资怎么维权
  2. 劳动工伤与雇员工伤赔偿: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
  3. 终止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4. 农民工工伤赔偿案例分析与解读
  5. 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丧失胜诉权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工伤鉴定程序
  2. 青岛市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3. 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4. 车祸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
  5. 青岛市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
  6. 九级伤残怎么计算赔偿
  7. 大拇指没了属于伤残吗,怎么赔偿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