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11
1. 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股东权争议时,原告应为要求确认股东资格的股东,被告应为公司。如果股东之间或股东与第三方之间发生争议,则争议双方应为诉讼主体,必要时可以将公司列为参与诉讼的当事人。
2. 如果公司在成立后拒绝交付出资证明或股票,股东提起股票交付请求权诉讼时,被告应为公司。
1. 如果公司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限制股东转让股权,或以股东会议决议强制转让股权,或强行代转让方决定股权转让价格、付款时间或其他条件,受到侵犯股东权利的股东可以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诉讼。
2. 如果股东以优先购买权被侵害为由提起诉讼,被告应为股权转让方,第三人为股权受让方。
3. 如果公司在当年利润分派新股或股东大会对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和数额作出决议,侵犯股东优先认购权,股东可以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诉讼。
4. 如果公司不及时变更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变更登记,股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可以以公司为被告提起办理转让手续请求权诉讼。如果转让合同中约定转让方有协助义务而转让方不予协助,受让方可以将转让方和公司作为共同被告。
1. 如果发生表决权效力争议,被告应为公司,其他利害关系人为第三人。
2. 如果股东会议侵害股东表决权,股东可以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诉讼。
3. 如果董事会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召开股东会或未按时召开股东会,股东要求董事会召集股东会时,应将公司列为被告。
4. 如果公司股东会议或董事会决议受到侵害,公司股东可以请求确认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无效或可撤销,被告应为公司。
1. 如果股东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可以以该股东为被告要求其补缴出资。
2. 如果股东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其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公司可以将该股东和公司成立时的其他股东列为共同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3. 如果公司起诉违法抽回出资或股本的股东返还出资或股本,可将帮助抽逃出资的股东、董事、经理等共同侵权人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责任。
4. 如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按出资合同或章程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成立后或设立失败的,其他已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以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5. 如果公司实有资本不足,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公司债务,有权向未足额出资的股东追偿。
6. 如果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不成或募股批准被撤销,已缴纳出资的认股人可以以发起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其返还出资及利息。
股东及公司应为诉讼当事人。
股东及公司应为诉讼当事人。
1. 在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过程中,如果由于发起人的过错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公司可以以发起人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2. 如果股东、董事、经理及其他人侵占公司印鉴或财务账册,公司可以以侵占人为被告要求其返还,并赔偿因此给公司经营造成的损失。如果公司公章被侵占,公司以董事长签名的诉状起诉,应受理,但董事长被股东大会罢免的除外。
3. 如果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公司可以以董事、经理为被告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要求其支付因竞业禁止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或赔偿损失。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应为公司现任股东,被告应为作出不当行为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控股股东以及相关交易的相对人。此外,公司也应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1. 如果公司出现《公司法》第181条规定的应当解散的情形,股东提起公司解散诉讼时,被告应为公司。
2. 如果公司债权人认为公司清算义务人在公司解散后未履行清算义务而要求其承担相关责任,且公司未注销,应将公司及清算义务人列为被告;如果公司已经注销,应将相关清算人列为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