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政诉讼和解的有效性及影响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06-14
行政诉讼和解的程序要件
1. 诉讼和解的主体必须包含原、被告
行政诉讼和解的主体必须包含原告方的私人与被告方的行政主体。不仅限于原告方的私人与被告方的行政主体,诉讼第三人甚至是案外第三人也可以参加和解。
2. 诉讼和解须在判决确定前进行
行政诉讼和解可以在诉讼程序实施终了之前进行,即在判决确定之前。行政诉讼各审理程序的裁判作出前,适宜和解的案件均可进行和解。
3. 诉讼和解须经法院审查确认
诉讼和解须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依法制作和解笔录或和解(调解)书,方可成立。人民法院可以主持诉讼当事人的和解活动,也可以提出和解建议供当事人协商时参考。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和解,成立诉讼和解均须在处理该案的法院,由将受诉讼和解拘束的全部当事人参加,依法作成和解笔录。
行政诉讼和解的实质要件
1. 当事人就和解事项具有处分权
和解事项必须是与诉讼标的相关的事项,当事人针对与诉讼标的无关事项达成的协议不具有终结诉讼程序的效力。当事人就和解事项具有处分权,是指当事人就和解事项事实上有处分的可能,法律上有处分的权限。
2. 和解协议不违法
诉讼和解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解协议的要求是不违法,而不是必须合法。和解协议违法的,诉讼和解不能成立。
行政诉讼和解的效力
诉讼和解具有和法院裁判同等效力。诉讼和解对当事人具有程序拘束力,形成实体法上的法律关系变更,具备强制执行力。
行政诉讼和解的意义
1. 迅速解决纠纷
通过和解可以迅速解决纠纷,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
2. 有效缓解对抗
和解能够有效缓解对抗,增进当事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3. 有利于行政机关自查不足
和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
4. 有助于改善行政诉讼的外部司法环境
行政诉讼和解有助于消除行政机关对法院司法审查的抵触情绪,减少地方的行政干预,提高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