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2-03
很多人对于监外执行是否折抵刑期的问题并不了解。下面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特殊原因不宜收监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将其交付特定机关,在监外执行刑罚的一种方式。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死刑缓期2年执行尚未减刑的罪犯,一律不准监外执行。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执行机关应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计算在刑期内。一旦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果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
对于罪犯患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情况,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罪犯所在单位可提供有关伪病、伪病诈病以及自杀、自残等情况供医生参考。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监狱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罪犯在出监之前,监狱应填写《罪犯出监后登记表》,连同批准监外执行决定一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原关押监狱应及时将罪犯的监督改造情况告知执行地县级公安机关。
罪犯在监狱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符合减刑、假释条件,原关押监狱应按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或假释的解释。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将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立即重新核查该决定。
以上是对监外执行是否折抵刑期的相关内容的介绍。监外执行折抵刑期需要计算在刑期内。在监外执行期间,需遵守相关规定。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监外执行提出异议,人民法院需要重新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