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根据《看守所在押人员物品管理规定》,被刑事拘留羁押的人员在入所后,需遵守以下物品管理规定:
1. 穿戴用品和寝具:被褥、衣物、鞋袜、帽子、眼镜等穿戴用品,以及寝具可以带入监室。
2. 卫生、洗护用品:脸盆、毛巾、牙膏、牙刷、护肤品、肥皂、洗衣粉、手纸等卫生、洗护用品,以及女性卫生用品可以带入监室。其中,脸盆、牙膏、护肤品等应为塑料制品或包装。
3. 餐具:碗、杯、调羹等餐具应为塑料制品。
4. 学习用品:笔记本、纸张、笔等学习用品可以带入监室,其中笔的笔壳应为塑料制品。
5. 食品和营养保健品。
1. 常用物品的送入:除了衣物、被褥等常用物品和茶叶类泡饮食品(泡制好的饮品除外)、营养保健品可以由在押人员的亲属送(寄)入外,其他物品原则上由看守所代为采购供应。但如果确有需要,可以经过所领导批准后,由在押人员的亲属送(寄)入。自费购买的物品,看守所供应价格不得高于本地零售市场价格,且不得额外收取代购费、辛苦费等。
2. 采购供应的安全保障:看守所应严把采购关,保证采购供应的物品安全。在押人员入所时携带的物品以及亲属、律师送(寄)来的物品,看守所必须认真检查,防止违禁品、信件、纸条等夹带入监室。带有金属、带子等有碍安全构件的衣物、鞋帽等物品不准带入监室,如确有需要带入,应征得在押人员或送物人同意后清除有关构件。
3. 物品数量的控制和储存:看守所应根据监室管理需要,适当控制准许带入监室的在押人员物品数量。对于暂时不用的衣物、被褥等,看守所要设立储存室进行妥善保管。
在押人员服用的营养保健品,经看守所医生确认并得到所领导批准后,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监室内适量存放,或由医生代为保管,在巡诊时发放。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其程序如下:
1. 公安机关拘留程序:公安机关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承办单位需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2. 人民检察院拘留程序: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案件时,办案人员需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最终由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将拘留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而公安机关应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3. 特殊身份人员的报请批准或备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进行拘留时,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需要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1)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拘留时,应立即向其所在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报告;如果是因其他原因需要拘留,应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许可。
(2)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用刑事拘留时,需要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对于西藏、云南及其他边远地区来不及报告的情况,可以边执行边报告,并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人主管部门的意见。
(3)对外国留学生采用刑事拘留时,需在征求地方外事办公室和高等教育厅、局的意见后,报请公安部或国家安全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