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4-04-09
在审查立案阶段,对于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根据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和案件性质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或起诉人)的起诉权作出明确的否定评价,采取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定。如果被害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还可以建议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向被害人(或起诉人)作出明确的书面裁定,而不仅仅是口头告知不予受理。
在自诉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阶段,但尚未进入案件实体审理阶段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开庭审判应当同时具备犯罪事实清楚和有足够证据的条件。对于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人民法院不应开庭审理,而应责令自诉人限期补充证据。如果自诉人补证不足,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
根据两高、三部、一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对于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八项自诉案件,如果证据不足,但可由公安机关受理,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中的八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如果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对于这些案件,人民法院不能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而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自诉案件进入案件实体审理阶段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参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作出无罪判决。因此,一旦人民法院发现证据不足,应当依法对被告人作出实体判决,以证据不足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而不能裁定驳回自诉人的自诉。当然,在宣告判决前,自诉人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