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如何确定违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条款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如何确定违约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26

 
315336

借款合同的违约确定方式

一、违约行为的确定

违约行为包括不履行和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两种行为。不履行指当事人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合同义务;不完全履行指当事人只是部分履行了借款合同约定的义务,而未完全履行全部义务。无论是不履行还是不完全履行,都属于违约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

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因工作上的失误以致发生不良后果。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违约,都应承担违约责任。

借款合同的条款内容

一、借款合同的基本条款

借款合同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等信息、借款种类、借款币种、借款用途、借款数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的方式。

二、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可以另有约定。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

一、借款方的违约责任

1. 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并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情节严重的,银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2. 借款方如逾期不还借款,贷款方有权追回借款,并按银行规定加收罚息。借款方提前还款的,应按规定加(减)收利息。

3. 借款方使用借款造成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贷款方应追回贷款本息,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贷款方的违约责任

1. 贷款方未按期提供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支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应与加收借款方的罚息计算相同。

2. 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造成贷款损失浪费或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应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应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只要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过失,借款合同均构成违约,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1. 典当合同
  2. 原告及被告信息
  3. 担保保证人声明
  4. 借款抵押合同
  5. 房屋抵押合同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交叉要约的效力
  2. 要约承诺的生效日期
  3. 合作协议
  4. 示范文本与格式条款的区别
  5. 采购合同
  6. 卖车协议书样本
  7. 合同签订后结果被骗了该怎么办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典当借款合同范本
  2. 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3. 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4. 连带责任担保借款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