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措施法律知识

报警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4-01-21

 
312521

报警后立案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报警后立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存在犯罪事实

报警人必须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实发生。这意味着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指控的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相符。

2. 犯罪事实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即该犯罪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的刑事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被指控的行为必须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并且达到了构成犯罪的要件。

立案侦查的程序

一旦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根据管辖范围,应当立案侦查。具体程序如下:

1. 报案、控告、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控告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或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利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2. 受理报案、控告、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进行受理。如果案件不属于受理机关的管辖范围,应当移送给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或举报人。

3. 采取紧急措施

如果案件不属于受理机关的管辖范围,但又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再移送给主管机关。

以上就是报警后立案的条件和程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理,并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延伸阅读
  1. 非法融资罪的刑罚
  2. 受贿数额对刑罚的影响
  3. 行贿是否构成犯罪——从法律角度分析
  4.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5. 轻伤案件是否会进行调解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2. 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
  3. 一、异议审查程序
  4. 再审程序及其时效
  5. 非法处置财产的财产量刑标准是什么
  6. 民事案件委托权限
  7. 民事诉讼调解不履行的法律处理方式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