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犯罪呈现出特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当前经济犯罪呈现出特点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3-17

 
306173

  据统计,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7.2万起,涉案总值1463亿元,破案6.1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43亿元。总体上呈现发案总量在高位平台上持续攀升,犯罪危害进一步加深加剧的态势。具体而言,有如下六大特点:

  一、发案总量在高位平台上持续攀升

  1、是常见经济犯罪仍呈高发态势。合同诈骗案件、职务侵占案件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案件仍占据立案排行榜的前三位。

  2、是金融领域犯罪形势趋于严峻。2005年,金融领域案件虽然立案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涉案总值却呈大幅上升态势,大案要案频发,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涉案总值274亿元,较上年上升128%。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系统内部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实施犯罪现象突出。

  3、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日益严重。假冒、盗版商品涉及从食品、药品、农药、化肥、烟酒、服装、化妆品,到机动车整车、汽车配件、工业机械、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案件总量持续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犯罪手法日益隐蔽,许多犯罪分子开始采用“化整为零”、“异地装配仓储”、 “遥控指挥”等手法逃避打击,并表现出跨地区“地下网络”的特征。

  4、是证券领域案件值得关注。2005年,随着国家对证券领域管理措施的日趋严格、规范,相当一部分证券期货市场主体多年违规甚至违法经营造成的风险正逐步爆发,涉及大量债权人切身利益,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正常经营运转秩序,危害社会稳定。

  5、是农村经济犯罪活动突出。2005年,农村经济犯罪问题逐步暴露,呈现出四大显著特点。从犯罪主体看,多是村支书、村长和村民小组长利用职权进行犯罪,同时出现了与信用社、土地管理部门等机构和部门相互勾结作案的趋势。从犯罪手段看,犯罪分子或收入不入帐,以各种名义侵吞集体财产;或利用职权,侵占或挪用群众上缴款;或巧立名目,采取虚报冒领等手段弄虚作假,向国家资金伸手。从犯罪类型看,与犯罪主体身份相适应,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侵财犯罪上,同时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等上升较快。从案件情况看,由于受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以及村务公开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案件周期长,侦查难度大的问题。

  二、经济犯罪涉及领域拓展、手法翻新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经济犯罪侵犯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呈现出由金融、税收和商贸等传统领域向就业、体育、教育、服务、房地产等新市场化的领域渗透,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例如,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紧缩银根的双重作用下,上海等地房地产交易从热潮中冷却降温,犯罪分子以虚假承诺高额返租收益的方式诱骗热衷投资和理财的群众投资商铺,房地产中介采取伪造身份证件、钻二手房交易评估漏洞等手段骗取银行抵押贷款以转嫁“炒房危机”。同时,新的犯罪类型和新型犯罪手法不断出现。例如,非法销售非上市公司股票、股权证案件不断增多,仅上海公安机关2005年就立非法销售非上市公司股权案71起,涉案金额8100余万元;利用互联网以销售学习网址为名的各种变相传销案件不断出现,中介机构在公司设立、拍卖、劳务中介等业务中,故意提供各种虚假证明文件,蒙蔽投资者或帮助投资者蒙蔽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案件迅速蔓延。

  三、经济犯罪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加深、加剧

  金融、证券、财税、商贸等领域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不仅侵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易使金融、证券市场以及各商贸领域的经济活动产生波动,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运行产生极大危害。

  经济犯罪案件由于涉及面广,影响人数众多,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是一些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同时某些企业采取负债经营模式,运营成本多由银行或商家提供,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经济风险极易转化为社会风险,导致大量群众上访、请愿等连锁反应,甚至出现“打砸抢”等社会骚乱事件,危及社会稳定。

  四、跨国、跨境经济犯罪案件增多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人、财、物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利、频繁,境内犯罪分子利用国际市场、境外犯罪组织向国内渗透,境内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实施经济犯罪案件上升趋势明显。例如,在我局和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密切合作下,天津、河南公安机关与美国执法部门开展代号“越洋行动”的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了一起跨国制售假药案,共涉及11个国家。同时,境内实施经济犯罪后携款逃往境外的情形不断增多。

  五、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复合化现象更为突出

  当前,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犯罪,经济犯罪的高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一个由某超市20余名内部人员组成的犯罪团伙,利用超市收银系统软件设计不够严谨的隐患,由为首人员设计作案用的补丁程序,然后输入超市收银电脑,涉案收银人员据此截留约20%的经手收银款。至案发时该犯罪团伙已在该超市的三家分店侵占了500余万元营业款。同时,经济犯罪的复合化现象愈益突出。例如在国企改制或证券犯罪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涉嫌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挪用资金、职务侵占、伪造公司印章等多种犯罪。

  六、经济犯罪的地域性差异明显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及长期以来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侵害的对象、作案的手段和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总体而言,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发案高,涉案金额大,犯罪涉及的领域广,犯罪分子作案的方法和手段不断翻新,新型犯罪不断出现。从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和涉案金额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犯罪案件高发,涉案金额巨大,立案数、破案数和挽回经济损失数等都位居全国前列;从犯罪分子作案的水平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较高,以及与国外文化信息交流和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的地方,犯罪分子作案的方法和手段不断翻新,新型犯罪不断出现,跨国境犯罪突出;从经济犯罪类型看,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以及经济行为习惯的影响,各地区在犯罪类型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地下钱庄案件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资金转移比较方便;“标会”、“合会”等形式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犯罪,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知识产权的大要案件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等地;边境地区的外贸诈骗犯罪活动猖獗;交通便利、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利用车辆配载进行合同诈骗的现象突出。同时,随着东中西部地区交流的不断频繁,犯罪信息的交流不断加快,加之由于受到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的影响,经济犯罪还呈现出在地域上快速转移的特点。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内容有哪些
  2.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3. 经济犯罪的刑期判定
  4. 洗钱罪的司法解释
  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犯罪热门知识

  1.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共同犯罪
  2.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3.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词
  4.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分析
  5.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6. 多人实施轮奸的法律处罚
  7.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