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03
一、强制执行的概念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为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的行为。
二、强制执行的方式
强制执行的方式主要通过下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强制执行的主体
强制执行特殊的行为,它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有强制执行权的国家机关有: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税务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四、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法院受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 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
5、采取强制措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以上就是关于强制执行的基本内容,如果还有其他不懂的法律知识,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